2017年05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次 我要分享
近日,一则关于“亿车科技利用宜停车项目进行虚假宣传”的新闻在停车行业的圈子疯传,业内一片哗然。
早在2015年,深圳市政府为了治堵,整治路内停车,隶属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的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称“道交中心”)出资,与深圳市千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迈科技”)合作开展“宜停车项目”,终止了深圳长达八年之久的“路边免费停车”,而宜停车APP就是支持“深圳模式”的手机支付APP。当时的“深圳模式”属全国首例政府“直管”停车位试验,被北京、广州、天津等四五十个城市纷纷学习效仿,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方法。
经过查询,我们从千迈科技和深圳市前海亿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车科技”)官方网站显示的信息中了解到,千迈科技和亿车科技在同一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也相同,可见千迈科技跟亿车科技应该为同一团队负责的两家公司。
据南方周末报道,“宜停车”APP上线后不久,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其合法性、收费去向也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今宜停车上线已历时两年,有报道称深圳市部分路段的拥堵已经得到缓解,但是宜停车APP却仍然受广大用户诟病,重复罚单、系统升级导致用户被罚、APP太难操作等问题等成为众人的槽点,甚至有人质疑深圳的路边停车位已经成为“宜停车”的私产。
自深圳“宜停车”项目实施后,亿车科技也开始进驻北京、天津等城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铂车通、天津公众停车宝也开始了路边停车收费,虽然亿车科技官网宣称这些城市的拥堵都有所缓解,但是据各大媒体报道显示,不少用户仍然是对这些手机停车APP存在很多质疑,例如停车收费太贵、收费重复、无法提现或者无法正常使用导致延迟遭受罚款等问题频繁发生。有专家提出,路边停车收费只是相关部门用来治堵的经济杠杆,只是提倡临时停车,长时间停车依然会影响正常的交通。
由此可见,亿车科技的“宜停车项目”是否真如自身所描述的一般真正解决了多个城市的停车难题,还有待用户和时间的检验。
“宜停车项目”是深圳市政府重点建设的民生工程,由深圳市交委向社会公开招标,据了解,项目第一期成本为2000多万,第二期建设成本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据。据南方周末报道,目前深圳“宜停车项目”最大的一笔招投标项目——“深圳市智慧路边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中标公司是深圳市凯达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体,中标金额为8474.9616万元。其他大大小小的招投标项目不下十个,涵盖设计规划、设备供应、技术供应、购买服务等方面,金额从八十余万至两百多万不等。
亿车科技关联公司千迈科技则中标了《深圳市道路交通中心门户网站项目》,负责该中心网站的建设,中标金额为27.8万元。我们从“宜停车”手机APP的下载界面信息从可以看到,“宜停车”的开发者为千迈科技,对此,作为深圳路边停车收费项目的主体、牵头单位,道交中心表示非常不满。虽然目前“宜停车”APP的用户在不断增长,颠覆了传统的人工收费和咪表收费模式,但是如何收费的问题却成了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用户反映的“宜停车”收费情况来看,有专家表示,亿车科技的“宜停车”可能会成为未来“深圳模式”治堵的包袱。
针对某些媒体所提出的质疑和报道,亿车科技也是迅速作出了反击和回应,对外称亿车科技的宣传报道和有关项目信息都是如实报道,并不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停车APP不仅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一个重要媒介,更是停车大数据整合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业内的停车APP多如牛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存在很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由停车APP所引起的各种停车新难题也是层出不穷,“宜停车”就是典型的例子。目前各大停车APP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和整合的地方,只有真正做到停车大数据的共享,不断完善停车APP的各项功能,才能够真正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停车网,不保留链接将视为侵权。